当天安门广场上空响起雄壮的抗战经典乐曲,当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战旗方队缓缓通过长安街,当 26 国元首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2025 年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阅兵以震撼人心的方式,向世界昭示着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刻铭记、对和平的坚定捍卫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场以 "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 为主题的盛大阅兵,不仅是对 80 年前那场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庄严致敬,更是面向未来的精神宣誓与实力展示。
历史记忆的当代传承:从胜利丰碑到精神谱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此次阅兵最深刻的意义在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历史元素,构建起跨越 80 年的精神对话。受阅部队大多从具有抗战部队血脉的单位中抽组,涵盖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主力,这些部队的钢铁洪流既是对艰苦卓绝抗战历程的生动再现,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血脉延续。战旗方队中那些浴血于抗日烽火的功勋荣誉旗帜,每一面都承载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们在天安门广场的庄严行进,完成了从历史功勋到现实激励的精神传递。
联合军乐团 14 个排面的编排寓意着 14 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前排 80 名礼号手则象征着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历史刻度。这些数字符号的巧妙融入,将抽象的历史时间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呈现,让全国人民在阅兵仪式中重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阅兵安排了抗战老战士代表到现场观礼,并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和飞虎队代表出席,这种跨越党派与国界的纪念,充分彰显了全民族抗战的统一性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这场阅兵所传递的历史记忆,正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能。通过缅怀 3500 多万抗战英烈的巨大牺牲,铭记中国战场歼灭 150 多万日军的辉煌战绩,全体中华儿女进一步凝聚起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的共同意志。

国防实力的和平宣言:从装备展示到战略自信
70 分钟的阅兵式上,45 个方(梯)队的依次亮相,不仅是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捍卫和平能力的郑重宣示。装备方队按照实战化联合编组,涵盖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七大模块,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体系作战能力。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包括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武器、无人和反无人装备等,这些 "国之重器" 是科技强军战略的生动实践。
与抗战时期 "小米加步枪" 的艰难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今日中国军队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体系,彰显了从 "站起来" 到 "强起来" 的历史性跨越。高超声速武器、定向能武器、新型无人机等先进装备的集中亮相,不仅代表着中国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传递出 "能战方能止战" 的战略智慧。空中梯队由先进预警指挥机、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组成,基本涵盖我军现役主战机型,其体系化编组模式展示了空中作战力量的跨越式发展。这些装备展示绝非炫耀武力,而是如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所解读的那样,传递出 "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稳定做出更多贡献的决心"。
阅兵式上 "一老一新" 的徒步方队设计颇具深意:"老" 代表着抗战精神的历史传承,"新" 则体现着军事力量结构的时代变革。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参阅,以及民兵首次参加抗战主题阅兵,既表明人民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也彰显了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的国防理念。这种实力展示与和平诉求的辩证统一,恰是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生动诠释 —— 我们建设强大军队,不是为了侵略扩张,而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

国际秩序的责任担当:从东方战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阅兵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等 26 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正是对这一历史地位的国际认可,也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平台。南非《独立报》的评论精准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信息非常明确:和平来之不易,必须通过铭记历史、还原真相、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守护。"
阅兵式通过多重设计传递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立场。空中护旗梯队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的标语昭告世界,这既是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少数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行为的严正警示。习近平总书记曾严正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此次阅兵通过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了捍卫历史真相的强大合力,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这场阅兵超越了单纯的纪念意义,成为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军队近年来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的承诺。正如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强调的,此次阅兵是 "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当飞虎队代表受邀观礼,当多国领导人共同缅怀历史,阅兵场已成为跨越国界的和平论坛,彰显着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80 年前,中华民族以 3500 万同胞的牺牲换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80 年后的今天,天安门广场的盛大阅兵昭示着一个民族的重生与复兴。这场阅兵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纪念胜利、展示实力,更在于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将历史记忆转化为维护和平的实际行动。正如纪念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所昭示的,胜利的庆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 面向未来,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持久和平共同奋斗。